机器人低端化,机器人低端化是指什么

原创
zblog 2023-03-19 12:26 阅读数 2 #智能电网终端
文章标签 机器人低端化

机器人产业扶持20亿引导基金已到位是真的吗?

5月16日,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宁波余姚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相关部门正组织调研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政策,目前20亿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引导基金业已到位。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产业将迈向中高端。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三至五年,机器人市场机会将集中在计算和感知领域,家庭护理等服务型机器人也是下一个拓展空间。

现状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工业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制造业最火热的投资领域,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机器人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更理性和专业,产业规模将稳步扩大。

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晓兰在峰会致辞中表示,中国是机器人市场大国,目前正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事实上,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速12%。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1/4。据了解,这已是我国自2013年起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面对人口红利优势的减弱、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产业竞争加速等因素,宁波明确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切入点。 2016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58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688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累计培育互联网企业350多家。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1200多家。由此,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届时,新一代机器人信息技术将取得突破,有望培养出2到3家年产万台以上、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打造出5到8个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对此,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介绍,机器人大致分三类: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前我国这三类机器人各有特点,亮点很多。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第一大国,全球比较大的机器人厂商都在中国设了分厂,甚至有不少制造厂的总部都搬到了中国。除了市场大以外,国产机器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讲,把工业机器人作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核心产品,这表明我国自主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经济整体不太景气,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情况下,我国机器人产业一枝独秀,引领了制造业的发展。”刘进长表示。

 亮点 人工智能成引爆点

“走智能制造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当前中国机器人至少有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而记者从机器人峰会官方获悉,16日签约的项目共有26个,总投资368.74亿元,分三大类,其中:中科院协同创新体战略合作等综合类项目7个,和创智建北斗导航等智能制造类项目8个,方太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应用集成改造类项目11个。

多位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价格在每台15万元到50万元之间,部分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价格则会达到百万元级别。如果以每台20万元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额将达到450亿元左右,加上其他服务类机器人,整个机器人产业的销售额有望突破500亿元。

在业内专家看来,并非所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都是现阶段的“引爆点”。“未来三五年,机器人会在计算和感知领域爆发。” 曲道奎预测。《失控》作者、世界人工智能专家凯文·凯利也认为,就整个趋势来看,未来20年内和数据应用相关的人工智能领域将更为成功。比如金融领域和零售领域。在多个专家看来,除工业机器人外,家庭护理等服务型机器人将是下一个拓展空间。

此外,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业内人士呼吁下一阶段要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由于核心技术自主化较差,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厂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至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从国外进口的机器人多是6轴的高端产品;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深圳某长期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直言。

红利 系列扶持引导政策将出

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带来了行业过热苗头。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40余个。近两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而产业链相关企业超3400家。其中,仅浙江省机器人企业数量就有280余家。赛迪研究院装备所所长左世全此前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现象在部分地区的确存在。”

对此,刘进长表示,“目前确实有些热,应该有选择的发展。机器人不是谁都能做的,这需要长期积累。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的机器人厂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这需要科学引导。”

不过,刘进长也直言,“做了很多产品,卖不出去,才叫产能过剩。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我还没有听说根本卖不出去的。”在他看来,机器人产业还没有看到产能明显过剩的迹象。据刘进长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此事做调研,而发改委也正在做有关服务机器人的推进计划。在调研之后,各方想必会出台一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据悉,科技部近日就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又批了20亿元的引导基金,来支持包括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发展。

事实上,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要求,五年内形成我国自己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另外,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下一阶段我国还将展开四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以及机器人人才培养示范工程。

机器人低端化,机器人低端化是指什么 智能电网终端

国内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国外的差距有哪些

 我们国家所掌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概比国外领先企业四大(ABB,fanuc,库卡,安川)落后15年左右,即使和国外的二流企业相比也要落后5-10年。关键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我们都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国外的竞争,国产机器人存在着产业技术、零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市场边缘化三大潜在风险,而随着外资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遭受挤压。有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比例分别高达18%、12%、14%、13.5%,其他外资品牌瓜分了34.5%的份额,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8%的市场份额中争抢。参考:

工业机器人对未来工业生产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

机器人低端化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近年来机器人低端化,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机器人低端化,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机器人低端化,工业机器人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制造业的众多领域。在工业机器人发展一片火热的同时,当前存在的概念炒作、一哄而上、低端竞争等不理性现象也引发各界关注。专家表示,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应积极走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道路,通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来推动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水平,以避免重蹈低价竞争、低水平竞争的覆辙。

为避免国产工业机器人扎堆低端化竞争倾向,专家建议机器人低端化

1、要打破产业边界,推动融合创新,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2、要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低价竞争,切实解决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非过低的价格来赢取市场。

3、要瞄准细分市场,专注细分行业,打造适应量大、面向制造业细分领域需求的机器人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4、要深化产业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商业模式,创建和谐、健康的市场环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避免国产工业机器人低端化倾向,关键还是要持续提升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围绕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攻关,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全面提升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以及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另一方面,要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化工、轻工等行业,推动国产机器人产品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和中高端市场迈进。

除此之外,针对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推广,谭建荣建议,要坚持创新设计先行,创新设计是推广机器人的重要前提,要使创新设计与企业原有工艺相结合,要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原有工艺进行改进和重组。工业机器人应用还要与大数据、模式识别、虚拟现实、精益生产等相结合,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结合,才能把工业机器人用得更好。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从工业机器人增长看制造业的程度吗?

从工业机器人增长看制造业迈上中高端

潍柴动力潍坊高新园区机器人低端化,136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这里有条不紊地给核心零部件进行冲压、焊接、总装机器人低端化,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国产品牌。此外,这里每年还有50台工业机器人的投入计划,而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比例还将不断提高。如今,国产工业机器人已逐步进入汽车、工程机械等对精度要求更高的高端领域。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8.1%。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制造不断突破业界一直诟病的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三大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成为我国制造业加速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典型代表。

有技术才能谈高端

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陈列大厅,有一款6轴工业机器人名叫“长沙1号”。长泰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杨漾拿出一个硬盘状的黑盒子告诉记者,这就是“长沙1号”的大脑——控制反馈系统,它集成了相关数据的创新算法,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也是业内率先实现机器人算法硬件化,硬件产品智能化、国产化的机器人。

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部件,却长期依赖进口。也正因为如此,应用于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六轴及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不攻克核心技术,何谈迈向产业中高端。“2017年,技术创新驱动工业机器人行业显著转型升级。”工信部信息中心工经所所长于佳宁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内厂商攻克了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控制系统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这将对降低国产机器人的成本、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产生积极作用。此外,在软件方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技术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此前,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六轴及以上机器人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难点。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多关节机器人首次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第一的机型。“以多关节机器人为代表的六轴机器人占比的上升,表明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正在有序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说。

破除低端重复供给

据统计,我国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同时,各地还出现了5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很多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而在产业链中高端,日本和德国的优势明显。前者的优势在于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等)的研发技术,后者的优势在于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下转第二版)

从应用领域看,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最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84%;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90%份额。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破’字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于佳宁说。

针对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低端产能过剩化的问题,工信部2017年印发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按自愿原则实行公告管理,加强行业监测,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并找到了各自的优势。比如,长三角地区以江苏、上海和浙江为核心区域,优势在于雄厚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珠三角地区则有着控制系统的优势。

满足多元化需求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来看,除了“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在“立”“降”字上下功夫。所谓“立”,就是工业机器人的品种类别不断扩展优化,协作式机器人、双臂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高端产品实现投产;所谓“降”,就是随着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逐步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成本进一步降低。

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增加,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从应用领域分布看,搬运与上下料依然是首要领域,其次是焊接与钎焊。从销量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机器人低端化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最多;此外,以家具制造、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为代表的轻工行业销量增速良好,成为新的亮点。

“总而言之,我国工业机器人在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产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逐步迈向中高端。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供给水平持续提升,随着我国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显现,在部分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了突破,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于佳宁说。

看出一个制造业的机械化程度。

热门